現代信用風險管理模型有:Credit metrics模型、Credit risk+模型、KMV模型、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等等。
信用風險是指交易對手未能履行約定契約中的義務而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即受信人不能履行還本付息的責任而使授信人的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發生偏離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風險的主要類型。
信用風險管理(Credit Risk Management)是指通過制定信息政策,指導和協調各機構業務活動,對從客戶資信調查、付款方式的選擇、信用限額的確定到款項回收等環節實行的全面監督和控制,以保障應收款項的安全及時回收。
現代信用風險管理模型和方法簡介
1.Credit metrics模型
Credit metrics模型是一種信用計量模型,由J.P摩根集團和幾個世界銀行共同研究的信用風險的量化模型,主要應用于數字量化信用風險。他將違約機率、違約后損失和違約相關系數組合起來進行信用風險分析,同時在相關影響因素上進行創新,是一種標準框架的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認為,貸款企業的信用狀況、企業的信用等級會影響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企業經營狀況的好壞、股票的波動、投資情況等都會實時反映在企業信用等級上,這種反映情況是真實成立的,是模型的數據之一;債券和貸款的變動受到貸款企業信用評級的影響,利用轉化矩陣所計算的債券和貸款的價格,是模型的數據之一。Credit metrics模型以資產組合理論為依據,一般認為,多元投資可以降低和分散企業的投資風險,這種投資之間是有相關聯系的。Credit metrics模型分析信用風險也不是從單一的工具來考量,通過對每一種信用工具的研究可以得出對企業的影響。
Credit metrics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對數據處理的技術還不夠成熟,計算模型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時期不同因素導致的結果有所不同,轉移矩陣并不是萬能的。
戳我免費下載FRM完整版資料
2.Credit risk+模型
Credit risk+模型是在保險學理論基礎上提出來的,有財產保險和精算方法的特點。該模型將資產風險評估分為不同的階段,并對每一個階段風險進行風險,具有靈活性,因此能提高資產評估的準確度。Credit risk+模型是一種違約模型,只考慮違約和不違約兩種情形,并且違約率不是唯一,是一種連續變量而不是離散變量,在隨機設定違約率的情形下,計算預期損失和未預期損失,并分析兩種損失在不同時期的走態。在運用Credi risk+模型時,首先將商業銀行的貸款分為若干階段,該模型認為,商業銀行的違約率接近泊松分布,計算不同階段的違約概率,然后度量不同階段的預期損失和未預期損失,最后將不同階段的加總,得出組合損失分布。因此,該模型評估某個客戶的信用并不是簡單地一個數值,而是某一時期連續的變化。
Credit risk+是一種債務人模型,用起來相對簡單,需要的數據也少,但是模型中并沒有市場風險和信用等級對貸款影響的設置,債務人的違約風險并沒有根據其信用等級來設定,是隨機設定的,違約貸款風險在計算時期內是不變的,這不符合事實,同時違約風險是模型的重要數據,模型使用具有一定的缺陷。
3.KMV模型
KMV模型是KMV公司于1993年發布的,KMV模型主要計算預期違約概率(Expected Default Frequency,簡稱EDF),是一種綜合性評估貸款企業違約的模型。一家貸款企業是否會在貸款日期到達時違約,是不確定的,但可以根據企業這段時間的狀態進行一系列的研究,來預測企業的違約狀況。EDF模型主要根據企業的資產價值、資產風險、企業債務水平來設定,優點在于有著良好的預測性,該模型的數據具有時效性,而不是往年的會計數據,綜合考慮了企業的方方面面,對企業信用的評估具有靈活性。模型的局限性在于將公司資產劃分過于簡單,且需要大量的數據,對數據處理的技術要求比較高,假定公司的資產服從正態分布,適用范圍窄。
4.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以下簡稱CPV模型)由麥肯錫咨詢公司開發,是一種多因素信用風險管理模型,從宏觀經濟角度來分析信用風險的評估。該模型假定,信用風險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模型的優點在于將宏觀經濟因素考慮進去,可以評價國家風險所造成的損失,可以根據相關政策調整資產管理。缺點在于需要長時間的數據跟蹤,如果分析多行業情況,需要的數據更為多,否則無法得到違約概率的信息,這會限制該模型的使用。
》》2023年新版FRm資料集錦【金融公式表+金融英語詞典+FRM一二級習題】
影響信用風險的四大因素;
1.違約風險暴露(Exposure at default,EAD)雖然這個名字看著很變扭,但是其實他是一個很無腦的概念,舉個簡單的例子,違約風險暴露相當于你借給別人的錢的本金加利息。用公式表達會更加簡單明了一點:EAD=Principal+interest。你借給別人的錢越多,你承擔的風險也就越大。
2.違約損失率(Loss given default,LGD)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借錢方違約了,你會承擔的損失。很多情況下,別人不還錢你并不會承擔100%的損失,因為他可能有資產抵押在你這里,他不還錢的時候你可以把抵押品賣掉來償債。一般來說在沒有抵押品的情況下,LGD通常在60%到80%。再有抵押品的情況下,LGD在0到40%。違約風險率越大,你承擔的風險也就越大。
3.違約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PD)這個概念也是字面意思,就是說借款人在未來一定時期內會發生違約的可能性。如果PD為0%,那么說明借款人百分百會不會違約,如果PD是100%,那么也就是說借款人肯定會違約。違約概率越大,你承擔的風險也就越大。
4.剩余期限(Residual maturity,RM)意思就是借款離到期還剩多久,如果你的借款期限為3年,過了一年后,RM就是2年。剩余期限越長,對方不還錢的概率越大,你需要承擔的風險也就越大。
現代信用風險管理呈現出如下幾個發展趨勢:
1、信用風險管理由靜態向動態發展。
傳統的信用風險管理長期以來都表現為一種靜態管理。這主要是因為信用風險的計量技術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都沒有得到發展,銀行對信貸資產的估值通常采用歷史成本法,信貸資產只有到違約實際發生時才計為損失,而在違約發生前借款人的還款能力的變化而造成信用風險程度的變化難以得到反映,銀行因而難以根據實際信用風險的程度變化而進行動態的管理。
2、信用風險對沖手段開始出現。
長期以來,信用風險管理模式局限于傳統的管理和控制手段,與日新月異的市場風險管理模式相比缺乏創新和發展,尤其缺乏有效的風險對沖管理手段。傳統的管理方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用風險的水平,很難使投資者完全擺脫信用風險;而且,這種傳統的管理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這種投入還會隨著授信對象的增加而迅速上升。
3、信用風險管理方法從定性走向定量。
傳統的信用風險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分散投資、防止授信集中化、加強對借款人的信用審查和動態監控,要求提供抵押或擔保的信用強化措施等。
信用評級機構在信用風險管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獨立的信用評級機構在信用風險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信用風險管理的又一突出特點。
以上就是【信用風險管理模型有哪些?影響信用風險的四大因素?】的全部解答,如果想要學習更多關于【FRM考試】的知識,歡迎大家前往高頓FRM頻道!